熟齡少女 | Anna Sutherland

「網球就像是一場自我對話的心理大戰。」 Anna說。

出身高雄,長年在卡達生活的Anna,她擁有相對台灣更豐富的資源。她有專屬的教練和體能訓練師之外,還有自己的運動心理師,每次比完賽後,都會與心理師討論自己情緒的波動。Anna就像是自己的老闆,她認為一間好的公司也需要提供心理諮商師給員工發洩情緒, 專業的網球選手也該如此。

看見如此全面的團隊,內心似乎看見了Anna對未來勃勃的野心,她希望自己未來可以打進WTA,同時她現在在家自學高中的課業。

在全世界前十富裕的國家生活是什麼感覺?

在卡達當國家選手是有薪水的,且不論年紀大小,雖然天氣炙熱但設備環境非常完善,Anna述說著在卡達練球的美好時光,與資源豐沛的環境。在卡達生活十年的Anna,父親來自蘇格蘭人,母親來自台灣高雄,中英流利之外,15歲的Anna並沒有與同年紀的孩子的稚嫩,反而在聊起網球與她的夢想時,Anna散發著成熟且堅定的神情 。

打出自己的風格

混著台灣與蘇格蘭文化的Anna,網球的靈魂因此顯得獨特。每次練球的過程中,教練都會跟他討論如何強化她的強項,並走出自己的特色。在台灣的教育裡,我們每一科都被要求及格,但在Anna的教育裡,與其每一科都及格,不如把最擅長的那一科衝到兩百分。因為唯有這樣才能發揮自己的天賦,加強自己優勢,才會創造出自己的風格!

賽前的必做儀式?

「聽音樂,這樣會讓我更快進入狀況。」 Anna說。

「 還有在每一分結束,不論得分、失分,我都會拿毛巾,因為這樣可以使我保持冷靜、並恢復好的狀態。如果打贏比賽,我會繼續用贏球時的毛巾、襪子、護腕。 (當然我都有洗過🙂 ) 」 Anna說。

過程比結果重要

「我每一個正反拍都打出了角度、打出想要的落點,發球角度都有,但我輸了…..」Anna說。

但Anna的教練在賽後反而讚美她: 「你打得很好,把握了自己該拿下的分數、控制住了自己的失誤,但劇情的結局我們是無法控制的,當然輸球我們必須理性檢討,可是結果不是最重要的,過程才是。」

我很喜歡這樣的論點,如果只在意結果的好,可能會造就作弊這樣過程的壞,就像登山不全是為了攻頂拍美照,而是欣賞沿途的蟲鳴鳥叫,或是驚鴻一瞥野獸在叢林奔過,這些過程都將累積我們看見美景的機會。就讓我們繼續享受打球的過程吧!

  • 生日: 2004/8/21
  • 出生地: 高雄 (4歲移居卡達)
  • 夢想: 打進WTA!
  • 最喜歡的網球選手? Maria Sakkari (希臘選手, 世界排名19 )
  • 最喜歡的影集? 接線女孩
廣告

發表留言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