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Carl 教練
2017 澳網男單決賽 回顧
2017年初,澳洲網球公開賽男子單打決賽,Roger Federer 對決 Rafael Nadal , 令人屏息的一場史詩對決。賽前,雙方交手紀錄 Federer 以11勝23負落後,Federer 前一次大滿貫奪冠已是2012年,國際賭盤也倒向Nadal;但最後,Federer贏了,以35歲高齡捧起2017澳網的冠軍盃,第18座大滿貫入袋。這位網壇至尊、當代網壇傳奇,並未打算就此止步,打算繼續衝破許許多多的「不可能」。(此文時間點回到2017年)

關於該場比賽,各位球迷一定比我看得更仔細,對於過程中的峰迴路轉,那些連知名編劇家恐怕都無法寫出來的曲折情節,我就不再贅述。
讓我們聚焦在這場比賽的最後兩分: 第五盤5:3,Federer的賽末發球局,比分是Deuce,整場比賽來到這一局之前,Nadal 已經破了好幾個發球局,正在大家緊張、屏息之際,Federer先是以一個帶側旋的Ace 取得領先,接著最後一分,一個簡單的 one-two-punch,球落在邊線附近,透過鷹眼重放,球壓線,比賽結束。這兩分,Federer執行起來輕鬆寫意,雲淡風輕,但其實這是一種完美心理素質的呈現,若你覺得世間沒有完美,好的,那我改口,改成「是一種趨近完美心理素質的表現」。
或許你會問:「不過就是一個Ace加一個one-two-punch,我也有在練呀!為何那兩分就是完美的心理素質 ?」
先讓我們回到當時的氛圍,首先,Federer 是許多專業評論中比較不看好的一方,再者,比賽已超過3.5小時,跑動距離已超過3公里,而且這3公里是在無數次的衝刺、急停、揮拍、平衡及迅速回防的過程中渡過,不會累? 騙人的;不緊張 ? 不可能;但是Federer 就像在平時的練球一樣,不急不徐,把球打向精準的落點,收服對手也贏得比賽;在那當下,依然能把簡單的事做到最好,沒有急躁,沒有肌肉緊張,這是完美心理素質的呈現。

何謂心理素質 (psychological quality)
隨著各項職業運動獎金愈來愈高,競爭完全白熱化,各項科技儀器、統計學不斷地被運用在職業運動中,當然,心理素質的重要性也不斷地被強調,而且當生理的訓練到瓶頸時,唯藉由心理上的突破,才能讓運動員更上一層樓。於是,許多提升心理素質的訓練方式,不斷推陳出新,如自我對話、閱讀、影像、意向訓練(或稱冥想)…等,也有利用深度催眠來提升心理素質;如何提升心理素質的研究,早已成為一門顯學。
提到心理素質,首先聲明,我不是心理學家,只能借用心理學專家的定義,定義如下:
心理素質是人的整體素質的組成部分。人的心理素質是在先天素質的基礎上,經過後天的環境與教育的影響而逐步形成的。心理素質包括人的認識能力、情緒和情感品質、意志品質、氣質和性格等個性品質諸方面。
看完定義後會發現,其實牽涉到的範圍很廣,先天及後天的環境、教育均為影響因素。也就是說,心理素質其實是一步步及一天天逐漸養成,絕非來自單一事件,或是某個瞬間靈光乍現的念頭。
所以,如何培養在比賽中的高強度心理素質? 其實,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日常練習中就開始訓練自己,真的便宜又大碗。
別忘了,比賽只是訓練成果的呈現,訓練中不曾做過的事,你在比賽中是絕對做不出來的,包含心理方面也是。
當你每一次準備進行日常練習前,把以下幾種心態從心中拿出來,給它個貴賓證,放在心中最前排最醒目的地方,不時地去虛寒問暖一番,你會發現練習與比賽的心理狀態聯結原來如此強烈,而且心理素質在平時的練習過程中就可以一步步強化。
1. 坦誠面對真正的自己
出發到練習場之前,心理做好技術盤點,或是更進一步的SWOT分析(如果你夠勤勞),知道自己的強項與弱項,然後有針對性的安排自己的練習。例如,比賽時反拍不穩,你就要安排足夠的時間專心練習反拍;以我的方式,若該球員反拍不穩,我會安排球員互相以反拍進行拉球,而且只能打反拍,不准用正拍;事實上,幾周之後,反拍就大幅進步,球員也就愈來愈喜歡練習原本自己不擅長的反拍;雖然最後結果是反拍進步了,但這樣進步的啟動是源自心中願意去面對它。
再舉個例,曾有位球員截擊不好,且在練習網前球時,他總是心不在焉,我問他:「怎麼了?」 他告訴我:「我喜歡單打,且球風是防守反擊,所以截擊、扣殺打不好,覺得還好」。哈哈,那不是防守反擊,那只是一隻溫馴乖巧的黃金獵犬。這種逃避的心態其實是一座高牆,擋住自己前進,但其實很常見。
另一方面,也不要忘了不斷強化自己的強項,已經「不錯」的擊球,讓它變成「很好」;已經「很好」的擊球,讓它變成「絕佳」;例如,假設你的某種球路已有一定的球質和控制力,那就去更進一步,而不是抱持「這樣就夠了」的心態,讓自己揮拍時更輕鬆,落點更準確;心中要提醒自己,這是你的武器,時時刻刻讓它保持光亮、銳利。
至於這個坦承面對自己的心態如何運用在比賽中呢 ? 那就是孫子兵法中所說「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」。比賽中,沒有規定球要打向哪,所以,善用自己優勢去進攻對手的弱項,但首先,你要先坦承面對自己、了解自己,搭配上「拆解與分析對手」的能力,通常,你會獲得好的結果。
有一類球員,明明反拍較為穩定且強大,但在比賽中卻依然「不斷且及極端地」使用閃身正拍來回擊;自己的優勢項目不去多利用它,卻多花力氣去讓自己增加失誤機會,為何呢?因為電視上看到的多數選手是這樣,所以就依樣畫葫蘆。像這種情形,就是心中沒有坦承面對自己,其實很可惜,也有點蠢。
所以,坦承面對自己,真正了解自己的長處、弱項,練習時會讓你有目標;比賽時,發揮強項攻擊對手弱項,同時不讓對手攻擊自己弱項,就能確保自己在每一場比賽中的競爭力。

2. 第一顆擊球就全神貫注
不管是在練習和比賽,請切記,從第一顆擊球開始就集中精神;我的意思是注意力完全集中,不是說用力打球;當然肢體要漸漸熱開來,需要逐漸加溫,但是注意力不用。所以,請從第一顆擊球就全神貫注,養成這個習慣,第一個擊球就全神貫注,把擊球點狠狠盯住,專心把球送往心中設定好的落點。
若你回顧自己的某些比賽,若是其中有幾局異常神勇,但又有幾局會變得連基本球都不會打,不要懷疑,那不是技術的問題,是注意力的問題;若只是偶爾發生,那不擔心,應該只是那天你有心事,或是前晚睡不好,下次睡飽就好。但若是常常發生,或是你的每一場比賽都發生,那就是你擁有「注意力缺乏特質(attention-deficit trait )」,這有點麻煩,但也請別絕望,可以透過一些小技巧來克服;例如,練習前,先不要急著拿起球拍,先拿一顆球在自己的左右手之間拋接,讓自己的注意力來到小黃球上,在接下來的練習中,讓自己的視線始終保持在來球的軌跡及擊球點上,堅持一段時間後,會發現其實不難。注意力提前報到,會讓你的每次訓練順利並且有效果。
網球是一種丟壓力的遊戲
注意力的提前報到,對業餘球友或乙組球員,更顯得重要,因為大家參加的比賽通常都是打6局,而且網球是一種丟壓力的遊戲;若你的注意力在一開賽時無法與你會合,你可能一下就落後了2~3局,等你回過神,開始要大展身手,又可能因為落後,壓力倍增,還需要幾個漂亮的擊球來重振士氣,但是不幸地,通常這時候,已經要準備上前握手了;若天氣沒太熱,你可能連球衣都不用換,就可以直接去吃便當,然後搭車回家。
第一顆擊球就全神貫注,是一種習慣,所以請從每次的練習中去培養。千萬不要在練習時認為,反正是熱身,就輕鬆一點;然後在比賽中就會變成「反正是第一局,就輕鬆一點」,於是開始靈魂出竅、魂不守舍。身體需要漸漸熱開,但是請在第一顆擊球就集中注意力,讓身體和注意力合為一體,聯手去擊退對手。
如果想知道更多→此專欄收錄於OPEN網球 創刊號。歡迎以購買來支持"台灣唯一的網球獨立刊物“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