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Carl
若親臨現場去觀看一場職業網球賽,或是您有一位甲組等級(體育班出身)的球伴,不知您是否會有一個疑問,為什麼那些高手抽出來的球這麼快?而又能在高速行進中夾帶極大量的轉動,小黃球總是依照設定好的軌道在空中劃出一道漂亮的弧線,然後落在球場內?

反觀自己,想把球打快,結果球就不落地而直奔鐵絲網;想加多上旋,球會轉動了,但前進速度卻像1/2慢動作播放的影片,讓對面的球友等到想滑手機再回球。確實,兼顧球速與轉動的擊球,真的沒有很簡單,但也正是網球員不斷苦練的目標。當球場上彼此的球速愈來愈快,相對地,球轉動的重要性也愈高,因為需要足夠的轉動來控制球的軌跡、提高擊球安定感,此外,還有一項附帶的價值,混重上旋的擊球,在落地時產生的彈跳會有加速的效果,不易捕捉好的擊球點,將影響對手回球品質。
在進入主題之前,先讓我們看一下幾位不同時期之指標性球員的正拍轉速演進。能明確地看出轉速在提高,這不是刻意形成,而是不得不的結果。
因為網球技術及訓練不斷更新強化,球拍及球線性能也提升,大家的擊球速度愈來愈高,於是球的旋轉勢必也必須拉高以控球,加強擊球穩定性。
以Nadal的數據為例,驚人的轉速,3200 r.p.m,也就是一揮拍,球每分鐘轉動3200次,難以想像的數據,這轉速可比我們日常家中使用的電風扇轉速還快上許多。

手腕到底要不要用?
首先,先來化解一個疑惑,若您還在懷疑擊球時手腕到底要不要用?不是應該用力握住球拍、固定手腕角度、用手臂把球推出去嗎?依目前的擊球科學,速度與旋轉必須兼顧,所以,我肯定地說,手腕要用,一定要用,問題只是在於怎麼用。

讓我們看下圖,分別是前揮拍的起始和結束,若是用力握緊球拍及固定手腕角度,您可在鏡子前揮幾個空拍試看看,並無法完成像Djokovic這樣的球拍軌跡及拍面變化。

文走至此,若您早已清楚了解pronation、supination、deviation、flexion及extension這些名詞在您的擊球動作中所帶來的效果,並已能巧妙運用的話,開心地恭喜您,您可直接看本刊的下一篇文章,也感謝您讀了前面那麼多引言;但若是您對這些名詞仍是一知半解,那我誠摯地邀請您,讓我們繼續往下走,我試著把這些名詞及這些動作的意義解釋清楚,一起努力來把您的網球由黑白變彩色,若是已經很彩色,讓我們使它光芒萬丈。
手腕怎麼用?
有許多講解擊球技巧的文章,都會強調一些wrist lag、windshield wiper或是肩膀內旋、手臂旋轉、手腕轉動等等,其實都是對的。
Deviation Flexion (左) 及 Extension (右)
讓我們來觀察球王Djokovic拉高拍頭到降低拍頭的這個動作,欲完成這個動作,首先需要的是手臂的 supination(旋後) ,然後是手腕的部分,手腕動作則是由 Ulnar Deviation(手腕側移)加上 Extension(延展) 所組成。

這個動作的目的是累積手臂及手腕的扭力,準備後續在向前揮拍時,利用人體的自然反射,向著相對方向及角度來釋放扭力。這個累積能量的過程,其實是許多球友欠缺的一個環節,導致無法降低拍頭形成後續所需的正確揮拍軌跡,最常見的錯誤就是拉高拍頭,然後由上往下揮拍,無法形成球的上旋;若您有一樣的困擾,請試試看把前述動作加入您的拉拍中,補足遺失的片段。
當您了解拉拍及降下拍頭所需的手臂及手腕動作之後,接下來我們來聊聊向前揮拍。先了解手臂如何運作,手臂在向前揮時,必須同時帶著Pronation(旋前)前揮,來形成正確的揮拍軌跡,接著是手腕加速,手腕加速是由二個動作組成,Flexion(手腕下曲)以及Radial Deviation(手腕側移)。這樣的動作組合,提供正確的球拍加速方向,兼顧足夠的前揮動量和上旋動量。在這個往前揮拍過程中,一般球友常見的問題是「過度嘗試」,也就是「太用力」,因為Pronation、Flexion及Radial Deviation這個動作組合是必須同時且持續存在,太用力時,會造成手臂或是手腕僵硬,一旦僵硬,就很難讓上述動作同時且持續存在。